农业服务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多元化服务组织蓬勃兴起发表时间:2019-12-05 13:49 日前,以“创新农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农业服务业发展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落下帷幕。 目前, 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生产托管已成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桥梁。据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13.84亿亩次,服务组织数量37万个,服务小农户4194.37万户,占全国农业经营户的1/5。 农业服务业发展迅猛,多元化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服务领域覆盖到农林牧渔等多个产业。 △图为论坛会场。记者 戴军 摄 把握时代机遇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柯炳生表示,我们要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就需要创新,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科技创新。中国农民人口众多,文化程度有限,各省差距又比较大。“普通的农民来搞现代农业,如果没有现代服务组织的协助,我相信他们是做不到的。”他对记者说。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柯炳生在发言。记者 戴军 摄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认为,发展社会化服务,可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刘伟指出:“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但是,目前我国农户众多,土地又比较分散,小农户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着很多技术问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认为,农业农村是个很大的领域,小农户也要迈向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要求更高,对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需求也就越来越多。 农业生产托管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实现形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造,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生产托管,聚集“一小两大”(小农户、大宗农产品、农业生产大县),找到了新形势下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的有效办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子。 近年来,江西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投入数以亿计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18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2.88万个,托管服务面积849.85万亩,接受服务的农户156万户,并且涌现了绿能公司多种经营并举、利源公司“六代一管”、宁都县联耕联种联管联营等生产托管服务模式,为江西农业强省建设和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注入了强劲动能。 山西从2017年9月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从2017年以来,山西试点县从最初的8个到2018年27个县,再增加到目前的81个县,占全省农业县市区的70%,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得到基层广大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普遍欢迎。 坚持市场化导向努力实现共享共赢 农业服务业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大产业,也是现代农业竞争的制高点。那么,日后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专家又有哪些建议?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认为: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服务问题。政府要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着力支持、引导服务组织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推进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人才、技术、装备及主体不少,但现代化水平较低,除规模小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低。当前的重点要推进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打造一批“滴滴农服”平台。用共享的理念、创新的机制,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源要素,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促进多元服务主体融合发展。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建议: 要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特定发展阶段;聚焦增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本土根植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服务主体要加强联合合作,包括政府行业管理、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之间的合作。 内容: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钟欣、杨梦帆、戴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iuQ1FLYnnROvfZT2VpPvA |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